兄妹拒不赡养患癌父亲被拘留,赡养人的义务有哪些
兄妹拒不赡养患癌父亲被拘留
需要赡养的父母可以通过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在处理赡养纠纷时,应当坚持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则,通过调解或者判决使子女依法履行赡养义务。对负有赡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情节恶劣构成遗弃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事件经过】
今年75岁的陈某家住淮安市涟水农村,夫妻俩共有一男四女五个子女,其中儿子是老大。陈某本人患食管癌,手术后又复发。2014年,为了能让自己病情得到有效救治,老夫妻俩能安度晚年,在与子女商量无果后,陈某夫妇决定将包括大儿子在内的三个子女告上法庭,要求三兄妹尽赡养义务。
陈某夫妇要求三子女每人每月付老夫妻俩生活费640元,房租费20元,每人每月支付父亲的护理费400元,老夫妻俩生病费用凭票据由三子女各自负担五分之一。经审理,涟水县法院判决陈-斌兄妹三人每人每月支付他们父母生活费及租房费,同时分别承担其父亲因食管癌住院花费的医疗费。
但是判决生效后,兄妹三人中只有一个妹妹按时履行赡养义务,还有两兄妹有能力却拒不履行。所以29日,法官多次上门劝说无果后,依法将他们拘留,同时对他们所欠赡养款进行强制执行。
“为什么只告其中三个子女?”淮安市涟水县法院执行法官告诉记者,陈某有五个子女,但其中有两个女儿对老夫妻俩很是孝顺,所以陈某夫妇将自己的大儿子、二女儿、三女儿这三兄妹告上法庭。
“陈某在农村老家有房子,但陈某与其老伴坚决不同意回去和儿子合住。”涟水法院执行法官告诉记者,该案进入强制执行阶段后,经过他们的了解,陈某夫妻俩不愿回老宅居住。
“不回去,绝对不回去,我住院出院后儿子让我回去住的,去住也没人服侍我,还曾被儿子家三口打,所以还是要求租房住。”在状告三子女的庭审现场,陈某曾告诉法官,他与老伴现在在外租房,房租每月100元。但作为被告的三子女均不愿承担房租费。
对于生活费,三兄妹提出的观点也不同:有的提出三兄妹家轮流过;有的不愿承担生活费、护理费;有的则提出愿意承担,但不出钱,用稻米抵充。记者了解到,陈某的老伴今年已68岁了,两人都是农民,收入只有每人每月70元的尊老金。对于陈某夫妇在外租房居住一事,法官最后认为这是陈某夫妇的自由,且每月100元房租费确实不贵,所以支持了陈某夫妇的诉讼请求。
陈某夫妇要求三子女承担陈某因食管癌住院所花费的相关费用,但是在当初的庭审中,三子女不约而同地辩称,他们已支付这笔钱。“医疗费花了22718.84元,住院住了两个月,生活费用了1280元,交通费600元,医疗费是小女儿垫付的。”对于陈某的说法,作为被告的三子女开始称这笔钱的大家共同筹款。在法官再三追问之下,兄妹三人不得已承认钱确实是他们最小的妹妹垫付的,但事后都按照各自账单的部分已把钱给妹妹了。
三兄妹互相抵赖患癌父亲的医疗费,气得法官要找来手机让三兄妹当庭联系他们最小的妹妹进行电话对质,见此情形,三兄妹才承认钱是他们最小妹妹垫付,至今他们也没有还钱的事实。
2014年8月份,淮安市涟水县法院对这起赡养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陈-斌三兄妹每人每月给付他们的父母生活费及租房费350元,父亲陈某此前看病花费由陈-斌兄妹三人各承担4919.8元。
判决生效后,却只有一个女儿能按时履行,另外兄妹俩拒不履行,于是老两口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过调查,陈-斌兄妹俩有能力支付给他们父母赡养费。”据涟水县法院执行法官介绍,大儿子陈-斌种了10多亩田,农闲时打点零工,拒不执行的女儿在镇上有个两层楼房,也有自己的事业。29日下午,涟水法院依法对陈-斌兄妹两人采取司法拘留15日的强制措施,兄妹俩分别欠他们父母的一万余元赡养款目前也在强制执行阶段。
【相关知识】
赡养人的义务有哪些
中国《民法典》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仅发生在婚生子女与父母间,而且也发生在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间,养子女与养父母间和继子女与履行了扶养教育义务的继父母之间。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一千零五十六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所以完整的赡养义务包括物质供养,精神慰藉,生活照料3个方面。
一是,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或者租赁关系。老年人的自有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
二是,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三是,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生活。赡养人不得因老年人的婚姻变化而消除。
四是,子女不仅要赡养父母,而且要尊敬父母,关心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各方面给予扶助。当年老、体弱、病残时,更应妥善加以照顾,使他们在感情上得到慰藉,愉快地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