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小孩的监护人怎么转如何更改法定监护人?

  想要更改法定监护人,就应该要走法律程序,那么对于一个孩子来讲,他的监护人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更改监护人呢?根据有关的说法,可以到人民法院进行起诉,更改子女的监护人,但对于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应该是子女的父母。

  一、如何更改法定监护人

  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更改监护人。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一条  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

  依据本条第一款规定指定监护人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

  二、更换法定监护人的程序是什么

  监护的设立即监护人的选任。对此,存在四种方式:

  (一)法定监护

  法定监护是指监护人直接根据法律规定而产生。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首先应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无监护能力的,按顺序应由以下人员担任: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的兄、姐;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

  (二)指定监护

  指定监护是指监护人由人民法院或其他有权指定监护人的单位、组织的指定而产生。

  指定监护有两种情况:

  1、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没有近亲属或近亲属丧失监护能力时,有关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可以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近亲属、朋友中指定监护人;

  2、当近亲属对于由谁担任监护人发生争议时,有关单位、组织可以进行调解并从他们中间指定监护人。

  在以指定监护方式设立监护的情形,如果当事人对指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作出维持或撤销原指定的判决,如果原指定被判决撤销,人民法院应另行指定监护人。

  (三)委托监护

  委托监护是指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可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担。受委托担任监护人的人为委托监护人。

  在委托监护的情形,除有特别约定之外,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仍由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承担,但委托监护人确有过错的,应承担连带责任。未成年人及精神病人在教育机构或医疗机构监管期间致人损害的,如果有关机构对损害的发生具有过错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四)遗嘱监护

  遗嘱监护是指被监护人的父母用遗嘱为其指定监护人。

  遗嘱监护的成立应具备三个条件:

  1、被指定的人同意作监护人;

  2、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无异议;

  3、该指定不违反法律规定,并对被监护人并无不利。

  更改监护人应该要有一定的程序,并且想要成为自己的监护人的话,就需要准备监护能力证明的材料,同时作为小孩的监护人,法律上规定的第一监护人就是他们的父母,按照顺序往下顺延的话,就是涉及到祖母和外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