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法律是否允许精神病人更改其监护人

  一、法律是否允许精神病人更改其监护人

  精神病人监护人能改,在出现法定情形时可以依据法定程序撤销原监护人的监护资格,指定其他监护人。

  根据《民法典》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二)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

  (三)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二、监护人证明是如何办理的

  监护人证明的办理流程:孩子监护人证明去未成年人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户籍管理部门开。根据有关规定,开具监护人证明可以先让村或社区居委会出具证明,然后监护人凭证明、带上户口本到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开自己是孩子监护人的证明。

  三、监护人法定代理人区别

  小编提醒您,监护人法定代理人区别如下:

  1、设定两者的目的不同。

  法律设定监护人的目的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解决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民事行为能力方面的障碍,从而使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得到实现。而法律设定法定代理人的目的则在于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行为和诉讼行为,使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通过法定代理人的代理,能积极参加民事活动和诉讼活动,满足自己的利益。

  2、责任不同。

  法定代理人是法律赋予监护人一种法定的身份,以便监护人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职责。因此,当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给他人造成损害时,法律规定监护人承担责任的根据在于监护人的过错责任,即监护人没有尽到管束被监护人的责任,而不是由于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形成的责任。

  3、身份不同。

  在实际生活中,监护人有时是一身兼二职,即被告人与代理人的身份。如刑事附带民事案件,需要由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的附带民事诉讼中,监护人既是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又是刑事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兼当事人和代理人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