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军人叛逃罪司法解释

  一、军人叛逃罪司法解释

  《刑法》第四百三十条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国家军事利益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驾驶航空器、舰船叛逃的,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相关说明:

  1、所谓“叛逃”,是指从国内逃往国外、境外不归,以及逃往外国驻华使、领馆,并有反对宪法所确立的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或者申请“政治避难”的行为。因触犯我国刑律,为逃避制裁,逃往国外、境外的,视为“叛逃”。

  2、本罪中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指挥人员或者其他负有重要职责的人员叛逃的;携带军事秘密叛逃的;引诱、煽动、组织他人叛逃的等;所谓“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是指胁迫他人叛逃的;策动多人或者策动指挥人员或者其他负有重要职责的人员叛逃的;携带重要或者大量军事秘密叛逃的;叛逃后进行严重危害国防安全活动的等。三、本罪主体是军人。适用本罪时应区分军人叛逃罪与投敌叛变罪的界限。军人叛逃罪与投敌叛变罪,在投向境外的敌国、敌对组织和在境外投向敌国、敌对组织相似。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一是侵害的客体不同。前罪侵犯的同类客体是军事利益,直接客体是出境军人和军人出境的管理活动。后罪的客体是国家安全。二是客观方面不同。后罪是必须投向敌国、境内外的敌对组织,前罪必须是叛逃往境外的非敌对国家、组织。

  3、是主体不同。前罪必须是军人,后罪既包括军人,又包括非军人。四是主观方面不同。军人叛逃罪必须明知逃往的国家、地区为非敌对国家、地区,而投敌叛变必须明知是敌国或境、内外的敌对组织。

  二、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安全,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军人叛逃的构成军人违反职责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叛逃行为会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