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难产过百天,上海新政细则依然“虚席”
作为宏观调控重镇的上海,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楼市的跌宕起伏。尽管近段时间以来,上海官方对房地产层面不乏表态:8月初,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表示,下半年将积极研究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公租房租金的政策;7月末,上海市长韩正透露说,保险资金和企业年金有望进入公租房建设和运营;7月中,上海率先转发了《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的通知》,强调信贷调控政策不可松动。
然而,这些只言片语的调控表态都无法让市场忘掉一个事实,那就是贯彻“新国十条”的地方细则上海版至今未出,从5月份的出台传言到现在,已难产超过百天。
“现在即使出台楼市调控细则,也可以说错过了最好的调控时机。”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对《中国建设报》记者说。
被房产税条款耽搁了
谈及新政细则难产的原因,业界普遍认为,“房产税方案迟迟未能通过”必然位列诸因之首,这也与本报记者采访获悉的情况一致。同时,陈国强指出,世博会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被房产税方案未通过及世博会耽搁了及时出台后,细则接下来更加迟迟未出的原因就是遭遇了市场变化过快的形势。易居中国分析师杨红旭称:“从5月份至今,上海楼市变化太快了,商品房成交量持续低迷,可谓是近几年来最低迷的几个月,价格波动相对也不小,尤其是7月环比跌幅已领先诸多城市,虽实际降价并不明显,但楼市降温速度却是有目共睹。”这种情势下,是否依然要完全按照原来的思路严格调控,上海市政府一直在考虑,并进行着多方考量。“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过快的市场变化速度让上海细则出与不出都变得尴尬。”杨红旭说。
就这样,这种形同连环套一样的因素,“套”住了上海楼市细则。问题是,这细则还出不出呢?
“当时上海楼市细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房产税,如果没有房产税,上海楼市细则相关规定其实就与中央无太大差别”,中房信地产分析师薛建雄表示,加之中央政策正是重点针对北京、上海、深圳等房价上涨过快地区,即使再出台所谓的上海地方调控细则也只能是大同小异,发挥不了实质效果。所以,“现在不出了也是有可能的”。
具体来说,相关的楼市调控措施都已经在“国十条”里得到体现;房贷方面,上海已经严格执行了国家方面的相关规定;而房产税这一标志性条款,自方案上报后则音讯全无。搁置到现在,“按楼市现状分析,房产税短期内已经没有着急出台的必要了”,薛建雄说。
但上海社科院房地产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则明认为:“房产税的出台涉及面太广,进程艰难自然可知,但长远来看,房产税征收非常必要。”
看来,时至今日,房产税条款争议仍是评判细则还有无出台必要的重要因素。
细则“虚席”下的市场胶着
无论如何,上海新政细则“虚席”调控最关键的时间节点,这是事实。它对上海楼市预期及房地产调控成效会否造成影响,业界看法各有不同。
“从目前来看,市场等待更多的是房产税是否会出台,如果没有房产税,上海楼市细则即使眼下出台也更像是在走形式,而缺乏更本质的意义,不会有什么影响”,杨红旭说。
但市场数据表明,细则的不明朗让市场的观望氛围与僵持局面依然如故,量难涨、价难跌的基本态势仍在延续,上海楼市依然胶着。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上海前7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下跌幅度达到42.1%。虽然成交萎缩幅度全国第一,但7月上海房价同比仍上涨6.8%,环比跌幅仅0.6%。
有业内人士称,虽然近期上海方面频繁传出个别的楼市政策信息,但它们很可能达不到完整细则能起到的预期效果,反而让市场观望更浓。
事实上,这早在7月的上海第27届房交会上就初露端倪。整个房产交易会几乎“变身”为房产交流会。据悉,本次房展会参展商为60余家,参展楼盘为100个左右,这两组数据比5月的上海春季房展会均下跌了70%;同时,展会上没有新推房源、不知道销售价格的项目很多,甚至很多展位上没有楼书、资料和接待员工。有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参加房展会的开发商也非常不情愿,碍于面子才来参展的。”房展变“空展”的背后,恰恰是政策面的一团迷雾和买卖双方的强烈观望情绪。
这样的胶着中,一些开发商选择了价格反弹
有数据显示,上海多数前期取得一定销售业绩的楼盘,后期房源大多出现了价格上涨。有消息人士称,此时敢于涨价,显然不是因为调控已过、市场进入反弹期。恰恰是,近期上海业内开始流传这样一个消息:上海的细则很可能不出了,调控按照中央的相关政策落实执行。此消息一出,迅速刺激了市场敏感的神经。
“调控已取得显著成效是事实,但还远远不够”,前述消息人士说,目前调控的关键在于如何大量增加供应量,逼迫市场上的空置房源大量抛售,以及通过大量保障房的入市,来缓解市场上积压的刚性需求,从根本上巩固调控效果。而上海细则悬而不出,某种程度上无非是将市场真正的决战无限期后延,这并非调控的初衷。
“虽然房产税暂时停滞会使上海细则出台进程受到影响,但完全不影响地方政府采取相关举措调控本地楼市。”陈国强说,如果有不利状况出现,上海完全可以出台没有房产税的“细则”进行调节。